中国科学院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河南省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 网站首页
  • 单位概况
  • 组织机构
  • 诚聘英才
  • 学部建设
  • 科学研究
  • 成果转化
  • 合作交流
  • 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
  • 机关部室
  • 人才招聘
  • 专家简介
  • 博士后工作站
  • 基础学部
  • 产业学部
  • 未来学部
  • 创新平台
  • 科研计划
  • 科研成果
  • 知识产权
  • 省院合作
  • 院地合作
  • 院校企合作
  • 国际合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单位概况 > 正文
单位概况

院况介绍

发布日期:2022-01-16

  河南省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1962年到1978,由于受当时政治、经济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研究所并入中科院中南分院,仅保留了地理、化学、同位素、生物等研究所(室)。1979年,经恢复、调整,重新组建为河南省科学院。经过将近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河南省科学院已成为河南省唯一的省属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全国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省级科学院之一,目前是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也是省政府与中科院共建单位、全国科学院联盟成员单位和省院合作的依托基地。

  河南省科学院系统内共有16家二级机构。公益性科研机构3家、改制科研机构9家、国有全资企业4家。

  河南省科学院现有在职职工126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115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9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中原学者1人,省特聘研究员9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70余人,省管优秀专家28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全院建有各类创新平台59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5个、与国家有关部委共建创新服务平台3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22个;拥有学术期刊5个,其中,《河南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是核心期刊;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拥有分析测试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5个。

  目前,河南省科学院在生物工程与药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化学化工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冶金与建材技术、同位素利用技术、食品安全技术、遥感与GIS技术等研究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建院以来,全院累计承担科技项目30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170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制修订标准超过6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8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14项。发表学术论文超过5500篇,出版专著超过400部。“十二五”以来,全院累计获得河南科技进步奖6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科学院的总体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主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多出成果、多聚人才、多做贡献,实现科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明确两个定位:河南创新体系的重要骨干力量和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科技智库。

  实施三大战略:创新立院、人才强院、产业兴院。

  实现四个对接:实现科技同经济发展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科技需求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

  打造四个平台:从事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的研究实验平台、技术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吸纳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平台、科技成果展示平台。

  发挥五个作用:河南科技创新的骨干引领作用、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作用、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作用,科技型企业孵化作用、科技智库作用。

  抓好六项举措:坚持深化改革、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做实做强科高集团、坚持开放办院、坚持依法治院。

首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 河南省科学院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红专路58号  邮编:450002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499号 豫ICP备13003184 访问量: 1585236